《我以为你会知道》是宇桐非演唱的歌曲,由宇桐非作词作曲,收录于《与你同飞》专辑中。
想让孩子能说会道,不要忽视这几个技巧!
看到别的孩子能说会道,当小主持人、讲故事样样拿手,羡慕不已;看到别的孩子到哪都能畅意表达,一会儿功夫就跟周围打得火热,从不担心人际关系;再看看自己家孩子的差距,心里不免有些着急。
语言是孩子的表达方式,而很多家长却忽视了在日常生活中培养孩子语言表达能力的优势。
这些错误的语言方式,你做过吗?
错误做法1:
用故事机代替讲故事“妈妈忙,我给你找个音频故事听。
”“爸爸不会讲故事,还是听小度给你讲故事吧。
”正确做法:
父母要亲自讲故事、随机编故事更有乐趣。
因为父母的声音,胜过一切音频和电视。
很多父母认为,动画片和音频故事里有丰富的语言和词汇,比自己讲的更专业,但其实它缺少了一样学习重要的因素:
情感,语言表达能力只有在情感的互动中才会吸收发展。
错误做法2:
父母简单判断孩子的话当孩子说“喝水水”“饭饭”“嘘嘘”甚至是不说话用手指,家长(尤其是老人)立刻明白意思,帮助完成指令。
“你是要喝水吗?
妈妈马上去拿”正确:
耐心等待清晰完整的句子。
“不着急,把你要说的事情清清楚楚地讲一遍。
"在日常生活中一定要多多给予孩子说话表达的机会,如果孩子的表达不完整,或者发音不清晰,可以做一遍示范,再耐心等待孩子模仿重复。
错误做法3:
把孩子当“小孩”“现在跟你解释你也不懂,等你长大就知道了”“大人说话,小孩别插嘴!
”“你说的不对!
”正确:
尊重平等“这个我也不知道是什么原理,我想可能是…你觉得呢?
”“这是我的想法,如果你有不同意见,请来说服我。
”给幼儿以知情权、选择权、决策权。
除了注意日常与孩子的交流方式,还可以利用碎片时间,与孩子玩儿一些有趣的语言类小游戏。
游戏1:
咕噜咕噜家长与孩子面对面站立,双手握空拳、两拳交错上下边绕圈边念“咕噜咕噜1(出示1个手指)”,家长说:
“一头牛”。
两个人再绕圈并念:
“咕噜咕噜2(出示2个手指)”,孩子说:
“两只鸟”。
依次说数字组词到10,游戏结束。
这个游戏可以锻炼到量词组词的使用和即兴说话,培养孩子思维的准确性和敏捷性。
游戏2:
对词语这个游戏有很多种玩法。
比如对相同结构的词:
家长说一个词,孩子对一个相同结构的词。
AABB:
漂漂亮亮、方方正正…不A不B:
不大不小,不冷不热…再比如可以对相反词:
家长:
“我说黑”孩子:
“我说白”家长:
“我说白天”孩子:
“我说黑夜”等孩子熟悉这个游戏后,就可以把主动权交给孩子,让孩子来开头,家长来对。
这个游戏虽然“简单粗暴”,但是孩子非常喜欢,能够极大丰富孩子的词汇量,适合任何跟孩子在一起的碎片时间。
游戏3:
传电报家长在孩子耳边讲一些有趣的电报内容,如:
小猴在电灯泡里跳迪斯科;小老鼠打败了大老虎等。
孩子听后传给第三个人,第三个人讲出电报内容,发电报人进行验证。
如无第三个人,则要求孩子在家长耳边再复述一遍。
可以培养孩子的记忆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当然,如果孩子语言发育迟缓,口齿不清、说话晚,较好的改善方式是进行感统训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