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宁会师为一次历史事件。1935年6月,中央红军与红四方面军在四川懋功会师。由于张国焘推行分裂路线,两军会合后旋即分开,红四方面军南下,然后中央红军单独北上。南下途中,张国焘另立“中央”。后来张国焘被迫取消伪中央,再与红二方面军一起北上。会宁素有“陇秦锁钥”之称,兵家必争之地。1936年9月,蒋介石命令胡宗南部兼程北上,企图在一带切断红军三大主力会师的道路。中央命令红四方面军阻止胡宗南部,但张国焘心生胆怯,不执行北上命令,而要西渡黄河夺取宁夏。1936年10月,红军三大主力一、二、四方面军历经艰难跋涉,冲破重重险阻,在这里实现胜利大会师。自此,举世闻名的红军长征画上句号,中国革命开启了崭新篇章...
《长征大会师》观后感 ,特别感激之前的革命先辈,而这时第一反应想起的是长征的故事。
于是就搜了下相关的影视作品,找到了古月版毛主席的《长征大会师》,现在想分享下。
会宁会师(1936年10月,红二和红一,)、将台堡会师(1936年10月,红四和红一)等6大会师,最终红军三大主力部队在毛主席、周恩来、朱德总司令带领下胜利完成二万五千里长征,开启抗日的续篇。
个人觉得整个电视剧精彩点是在懋功会师、吴起镇会师和永坪会师、会宁会师这四段。
比如毛主席的《长征》诗: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看长征大会师有感 ,单位组织看红色影片长征大会师,本来没多大期望,没想到看的过程中数次感动落泪。
细节一:过草地的时候,一个战士掉进了水坑里,一直往下沉,而身边的战士们只能眼睁睁的看着,最后水面上飘着红军战士的帽子。
她思念亲人,唱起了我的家在松花江上,大家被感染也一起唱起来。
这首歌让大家更加痛恨日本鬼子,渴望收复家乡,要上抗日前线。
细节三:年轻战士承武爱恋枣儿,但是国难当头,不能倾吐心声。
因为共产党人信仰要保卫家乡,要为人民谋利益,所以要坚持长征,坚持建立革命根据地,最终建立了新中国。
为什么要看《大会师》 ,本周安排一次观影活动,我选择了《大会师》,电影再现了中国工农红军第一、二、四方面军甘肃会宁会师,长征取得伟大胜利,中国革命从挫折走向胜利的伟大转折,从此,开始了由国内革命战争向抗日民族解放战争的转变,中国革命进入了一个崭新的历史阶段的历程,《大会师》的内容与《红星照耀中国》的相关记述是吻合的,内容是理解《红星照耀中国》的有益补充,比如红军对待内部矛盾的做法,比如长征中普通战士的情感,比如陕北群众对红军的态度等等。
而且《大会师》在选材与叙事角度方面与其他战争题材的电影相比,颇有特色,将长征的宏大叙事与几个普通战士的成长融合在一起,既表现“这一群”又表现“这一个”,使电影变得更生动,更有吸引力,而不会让中学生觉得沉闷, 与大部队会师 ,找到横穿中国的大部队才是我这次来的真实目的,原定10号会师于长沙,结果横穿中国的车子不愿前行了,停留在简阳。
想到就做,中午顺利与大部队会师长沙共赴韶山。
韶山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缔造者之一、中国各族人民的伟大领袖毛泽东主席的故乡,既是重要的革命纪念地,也是全国青少年革命传统教育基地。
走向了二万五千里长征? 胡老师带着大家正在走教育的长征路,这条路虽然坎坷,但他依然走的那么坚定。
长征,铭刻在甘泉大地的红飘带 ,甘泉,是中央红军长征总结地,是“雪地讲话”发表地,是中央红军和西北红军会师地。
毋庸置疑,甘泉是红军长征的重要环节,是挽救革命的及时雨,是留给党史军史研究的重要课题,也是留给甘泉人民的宝贵财富。
1935年11月5日,毛泽东率红一军团到达象鼻子湾,同红十五军团胜利大会师。
这一日,天空洒落鹅毛大雪,山川大地厚积皑皑白雪。
讲好甘泉故事要靠甘泉人民,我们要深入挖掘、整理、还原发生在甘泉的红色印记,大力宣讲“甘泉是中央红军长征总结地,是‘雪地讲话’发表地,是中央红军和西北红军会师地。
”铭刻好甘泉大地的红飘带。
长征,一次理想信念的伟大远征 ,1935年6月,中央红军先头部队遭遇长征途中第一座雪山夹金山,随后又先后翻越了梦笔山、长板山、仓德山、打鼓山等四座雪山。
中共中央,中央军委率领红一方面军主力到达懋功,与前来接应的红四方面军会师。
懋功会师的重大历史意义在于粉碎了蒋介石妄图阻止红军会师、各个消灭的计划,壮大了红军的力量。
1935年8月,红军再入草地,缺水却粮,只吃野菜、草根、甚至皮鞋、皮带。
1936年10月9日和二十二日,红四、红二方面军先后在甘肃会宁县城和静宁县将台堡与红一方面军会师,中国工农红军长征持续两年,转战十四个省。
参观会宁红军会师塔,给你不一样的感受。
,今天在回家的途中,我们一家三口顺路去参观了会宁会师塔。
一路上我们都在讨论,为什么当时红军三大主力要把会师地点选在会宁?,走进大门,左边是新修的红军会师博物馆,里面存放了大量红军长征及会师的史料、文献和实物,详细再现了那段波澜壮阔的历史。
站在会师塔下,我不由得想起了在博物馆看到的一组数字,红军长征出发前我们的队伍加起来是八万六千多人 ,经过一次长征,到胜利会师以后就只剩三万四千多人。
其中的艰难险阻可想而知。
为什么说长征是人类历史上的伟大奇迹? ,如今,在各大网站搜索长征条目出现最多的一句话便是:长征是人类历史上的伟大奇迹!而这句话的由来或许我们可以从江苏凤凰美术出版社出版的国家文化公园画传系列之《长征画传》中窥见全貌。
《长征画传》不仅以详实的记述还原长征的各个发展阶段,像实施战略性转移的原因,长征准备阶段、失利阶段、转折阶段、分裂期、巩固期、受挫期以及大会师阶段,并以优美的图画展现长征路上一个个生动感人的故事,重现长征历史中不可磨灭的生命历程,画传中所收录的众多艺术作品包括了油画、国画、版画、雕塑等150幅,辅以珍贵文物资料80幅,摄影作品70幅,以时间为节点,从1927年的春天至1927年8月1日举行武装起义为起始点,到1936年10月胜利大会师为止, 追寻红色记忆,党史学习实践队——伟大长征精神 ,在长征途中,中国共产党领导红军冲破国民党上百万兵力的围追堵截,四渡赤水,巧渡金沙江,强渡大渡河,激战腊子口,翻越终年积雪的崇山峻岭,穿过人迹罕至的茫茫草地,行程二万五千里,胜利到达陕甘宁地区,实现了红军主力的大会师,红军长征胜利,是中国共产党人和红军将士弘扬伟大革命精神的胜利。
这就是红军长征。
红军长征不仅创造了可歌可泣的战争史诗,而且谱写了豪情万丈的精神史诗,铸就了伟大的长征精神。
不论我们的事业发展到哪一步,不论我们取得了多大成就,我们都要大力弘扬伟大长征精神,在新的长征路上继续奋勇前进。
会宁红军会师旧址:历史的见证,革命精神的传承 ,这次会师标志着红军三大主力的胜利联结,也标志着中国革命事业的胜利前行。
为了理解会宁红军会师旧址的历史意义,我们需要回顾红军的伟大征程。
自长征开始以来,红军不断面临危险和困难,穿越草地、山脉和河流,面对敌人的重重围困,但他们坚韧不拔,英勇前行。
红军的伟大征程不仅是对抗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伟大斗争,也是一场思想的洗礼和革命的历练。
漫山遍野的红色石头,见证着红军的征程,河滩上的红军纪念碑,记录着伟大会师的历史。
一座座文物展馆,详细呈现了红军的长征过程,以及会宁红军会师的历史画面。
以上就是长征大会师领衔主演电视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