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复一日的学习、工作或生活中,许多人都写过《论据:教育问题》其他作文吧,借助其他作文人们可以反映客观事物、表达思想感情、传递知识信息。如何写一篇有思想、有文采的《论据:教育问题》其他作文呢?下面我整理的《论据:教育问题》,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在写《论据:教育问题》上帮助到大家。
教育的根本是以人的一种相对成熟或理性的思维来认知对待,让事物得以接近其最根本的存在,人在其中,慢慢的对一种事物由感官触摸而到以认知理解的状态,并形成一种相对完善或理性的自我意识思维...
1、一本正经的小汤姆
3岁的汤姆跟同龄的孩子一样,喜坎吃零食,喜欢喝碳酸饮料,喜欢各种新奇的玩具。妈妈也是把他当成一个不懂什么叫责任感,除了吃吃喝喝之外,其他都不会的小孩。不过,一次意外的机会让她彻底改变了这种想法。
那一年,汤姆家搬到了一个新的城市,汤姆也进了一所新的幼儿园。两个月后,幼儿园要开家长会,汤姆妈妈也在被邀请之列。去幼儿园的路上,妈妈开玩笑地刘汤姆说:”儿子,妈妈还没有完全适应这个城市,在你们幼儿园里,妈妈更是一个人都不认识,到时候你可要帮我啊。“汤姆一本正经地说:”没问题,妈妈。我认识那里所有的老师和小朋友,包括每天接送小朋友的爸爸妈妈。“妈妈看他认真的样子觉得很新鲜,但她也只是笑笑,没有放在心上。到了幼儿园,汤姆开始履行他的承诺,他负责地陪妈妈到会议室,又严肃地把妈妈介绍给校长和其他老师,又认真地向妈妈介绍了幼儿园的每一个小朋友,最后告诉妈妈小朋友们的名字以及哪位是他们的爸爸或妈妈。接着,汤姆把妈妈带到一个沙发面前,给她端来了一杯水,”妈妈,你先坐在这儿,我去趟厕所,一会儿就回来。“正是因为汤姆的妈妈在无意之中,表现出了对汤姆的尊重,这才激发了汤姆的价值感和责任感。
点评:父母常常抱怨孩子缺少责任感。也有一些父母认为,责任心是成年人才能够拥有的。其实,责任心是从小就应该培养的。一个人,无论是成人还是孩子,只有能够得到别人的喜爱和尊重,他才能油然而生自豪的感受。在引导和放飞孩子梦想的过程中,相信孩子的自我认识和自我塑造能力是必不可少的。
2、油灯的光芒依旧
一名学生因为怕麻烦老师,所以总是不敢问问题。这个老师非常细心,经过长时间和学生们的相处,老师终于发现了这个现象,就问他原因。学生说:”老师,很抱歉。您给我的答案我又忘记了。我很想再次请教您,但想到我已经麻烦您许多次了,就不敢再去打扰您了!“老师想了想,对他说:”你先去点一盏油灯。“学生照做了。老师接着又说:”再去多拿几盏油灯来,用第一盏灯去点燃它们。“学生也照做了。这时老师笑着对他说:”其他油灯都是用第一盏灯点燃的,但是第一盏灯的光芒有损失吗?“学生回答道:”没有啊!“老师又对他说:”和你们分享我所拥有的知识,我不但不会有损失,反而会有更大的快乐和满足。所以,有问题的时候,欢迎你随时来找我。“
点评:家长应该让孩子知道,一个人的知识是很有限的,但经过多人长时间的互相讨论、请教,他们的知识和底蕴都会有所提高,所以,如果遇到什么问题你不会不懂,就去问别人。请教也是一门学问,每时每刻都可以去请教,只是请教的对象不同,有直接,有间接。可以向书本请教,也可以向同学、老师和家长请教。没有请教就没有进步,就没有成功。
3、让计划让位于行动
奥马尔是一个有作为的皇帝。他的头脑里充满了智慧,而且稳健、博学,为人们所敬仰。有一次,一个年轻人问他:”您是如何做到这一切的,刚—开始您是否就已经制定了—生的计划了呢?“奥马尔微笑着说:”到了现在这个年纪,我才知道制定计划是没有用的。“当我20岁的时候我对自己说:”我要用20岁以后的第一个10年学习知识;第二个10年去国外旅行;第三个10年,我要和一个漂亮的姑娘结婚并且生几个孩子。
在最后的10年里,我将在乡村地区,过着隐居生活,思考人生。“终于有一天,在前10年的第7个年头,我发现自已什么也没有学到,于是我推迟了旅行的安排。在以后的4午时间里,我学习了法律。并且成了这一领域举足轻重自的人物,人们把我当作楷模。这个时候我想要出去旅行了,这是我心仪已久的愿望。但是各种各样的事情让我无法抽身离开。我害怕人们在背后斥责我不负责任,后来我只好放弃旅行的想法。等到我40岁的时候,我开始考虑自己的婚姻了。但总是找不到自己以前想像中那样美丽的姑娘。直到62岁的时候,我还是单身一个人,那时候我为自己这么大一把年纪还想结婚而感到羞愧。于是我又放弃了找到这样一个姑娘并且和她结婚的想法。后来我想到了最后一个愿望,那扰是找一个僻静的地方隐居下来。但是我一直没有找到这样一个地方,如果患上疾病,我连这个愿望都完成不了。这就是我一生的计划,但是一个也没有实现。”年轻人,不要把时间放在制定漫长的计划上,只要你想到要做一什事就马上去做。放弃计划,立刻行动吧!“奥马尔最后说。
点评:在孩子学习的过程中,与其给孩子制定漫长的学习计划,不如督促孩子立即开始行动,把握好当下的时光。在具体行动中,或许会有新的发现,或许会有新的想法。如果适时做出调整,或许能够找到更适合自己孩子成长、发展的新办法和新途径。
4、高斯破解数学难题
1796年的一天,在德国哥廷根大学,一个19岁的青年吃完晚饭,开始做导师单独布置给他的每天例行的两道数学题。像往常一样,前2道题目在2个小时内顺利地完成了。但青年发现今天导师给他多布置了一道题。第三道题写在一张小纸条上,是要求只用圆规和一把没有刻度的直尺做出正17边形。他也没有多想,就做了起来。然而,青年感到非常吃力。
开始,他还想,也许导师特意给我增加难度吧。但是,随着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了,第三道题竟毫无进展。青年绞尽脑汁,感到自己学到的数学知识对解开这道题没有什么帮助。困难激起了青年的斗志:我一定要把它做出来!他拿起圆规和直尺,在纸上画着,尝试着用一些超常规的思路去解这道题…当窗口露出一丝曙光时,青年长舒了一口气,他终于做出了这道难题!见到导师时,青年感到有些内疚和自责。他对导师说:“您给我布置的第三道题我做了整整一个通宵,我辜负了您对我的栽培……”导师接过学生的作业一看,当即惊呆了。他的声音都颤抖了,说:“这……真是你自己……做出来的?”青年有些疑惑地看着激动不已的导师,回答道:“是的,但我很笨,竟然花了整整一个晚上才做出来。”
导师让他坐下,取出圆规和直尺,在书桌上铺开纸,叫青年当着他的面做这道题。青年很快就解开了这道题。导师激动地对青年说:“你知不知道,你解开了一道有两千多年历史的数学难题?牛顿也没有解出来,阿基米德没有解出来,你竟然一个晚上就解出来了!你真是天才啊!我最近正在研究这道难题,昨天给你布置题目时,不小心把写有这个题目的小纸条夹在了给你的题目里。”后来,每当这个青年回忆这件事时,总是说:“如果有人告诉我,这是一道有两千多年历史的数学难题,我可能就无法解开它。这个青年就是数学王子高斯。
点评:孩子大都少有循规蹈矩思想,少有畏惧心理。有些事情,在不清楚它到底有多难时,孩子往往能够做得更好。其实,畏难情绪害怕的不是困难,而是害怕自身,对自己没有信心。所以,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不要以自己的眼光把畏难情绪也灌输给孩子;应该鼓励孩子敢想敢做,建立自信。
5、他是最聪明的孩子
着名成功学家拿破仑·希尔从小曾经被认定是一个坏孩子。母牛走失了,树莫名其妙被砍倒了,每个人都认定是他做的。甚至父亲和哥哥都认为他很坏。人们都认为母亲死了,没有人管教是拿破仑·希尔变坏的主要原因。既然大家都这么认为,他也就无所谓了。有一天,父亲说要再婚,大家都担心新妈妈不知道是什么样的。希尔也打定主意,根本不把新妈妈放在眼里。陌生的女人终于走进家门,她走到每个房间,愉快地向每个人打招呼。当走到希尔面前时,希尔像枪杆——样站得笔直,双手交叉在胸前,冷漠地瞪着她,一丝欢迎的意思也没有,”这就是拿破仑,“父亲介绍说,”全家最坏的孩子。“
令希尔永生难忘的是继母当时所说的话。她把手放在希尔肩上,看着他,眼里闪烁着光芒。”最坏的孩子?“她说,”一点也不,他是全家最聪明的孩子,我们要把他的本性诱导出来。“继母造就了拿破仑·希尔,她相信他是个好孩子。对一个人有这种信心,他就会成功。
点评:不是孩子需要赏识,而是赏识使他们变得越来越好;不是孩子需要抱怨,而是抱怨使他们变得越来越坏。家长怎样对待孩子,将决定孩子不同的命运。可是,当孩子表现不好时,许多家长却往往一味地指责,抱怨孩子这也不好,那也不行,而很少想过自己的责任,不在自己身上找原因。结果,很多父母把原本活泼可爱、朝气蓬勃的孩子,变成了没有志气、没有理想、自暴自弃、平平庸庸地度过一生的人。
6、留心孩子的特长
有一个落魄的青年流浪到了巴黎,他期望父亲的朋友查尔斯叔叔能帮助自己找一份谋生的差事。”数学精通吗?“查尔斯问。青年羞涩地摇头。”历史地理怎么样?“青年还是不好意思的摇头。”那法律怎么样?“青年窘困地垂下头。查尔斯接连的发问,青年都只能摇头告诉对方——自己似乎没有任何长处,连丝毫的优点也找不到。”那你先把自己的住址写下来,我总得帮你找一份事做。“查尔斯最后说。青年羞涩地写下自己的名字和住址,转身要走,却被查尔斯一把拉住了:”你的名字写得很漂亮嘛,这就是你的优点啊。“把名字写好也算一个优点?青年在对方眼里看到了肯定的答案。我能把名字写得叫人称赞,那我就能把字写漂亮,能把字写漂亮,我就能把文章写得好看……受到鼓励的青年,一点点地放大着自己的优点,他的脚步立刻轻松起来。数年后,青年果然写出了享誉世界的经典作品。这个年轻人就是家喻户晓的18世纪法国着名作家大仲马。
点评:孩子的成长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不断给予鼓励和自我激励。发掘一项优势潜能,能够极大地激发他们的自信心和自尊心。生活中有很多孩子都拥有一些诸如”能把名字写好“这类小小的优点,但家长却常常忽略了。父母要培养孩子的”特长“,就要留心孩子有哪些爱好,有哪些长处可以发展为”特长“,然后在这方面刻意增强孩子的兴趣。
在日常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对《学之道》其他作文都不陌生吧,其他作文是一种言语活动,具有高度的综合性和创造性。相信写《学之道》其他作文是一个让许多人都头痛的问题,下面我帮大家整理的《学之道》优秀其他作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学之道》。
教育的本质是教人亨受获取知识的快乐,激发创新求知的欲望,以知识来引导,以善良做约束,充分满足学生探索尝试的冲动。所以衡量一个学校好坏的标准不是名师有多少,升学率有多高,更不是校园有多干净,教学楼有多新,这个标准就是学校是否有活力。学生是否乐学,老师是否愿教。乐学是人的的天性,好奇心、上进心人人都有,每个人都有满足建性成就感的愿望,即使是像背外语单词这种简单重复,枯燥无味的劳动只要能让他自己感觉到他是这个方面的天才,他就会产生兴趣,如果在实践中他在这方面的个人能力能得到验证,同时不断地收到大家的认可和赞誉,他一样能享受到快乐,假如我们再给他搭建展示才华的平台,分享知识的机会,他甚至有可能倾毕生精力去从事这种学习。
为什么许多学生现在不愿学习呢?这是因为家长把一些功利的思想掺杂到学习里面了,他们给孩子的肩上增添了许多学习上的要求,比如要考多少分,要取得什么样的名次,甚至告诉孩子为了你上学家里借了多少钱,更严重的是把整个家庭的命运和希望都压在了孩子身上,他们时常给孩子预设一些超出自身能力的学习指标。在这些要求下,孩子经常是感觉自己笨和罪孽深重,对不起家长和老师的培养,由于这种犯罪感笼罩在心头.这些孩子在学习上经常遭受失败的打击并且经常生活学习在恐惧、焦虑丶甚至是在绝望之中,一个在学习中饱受失败打击的孩子是不可能乐于学习的。世界上的知识是无限的,而人的精力则是有限的,以无限对有限,无论你多么努力都摆脱不了失败。如果我们每次都要给学习预设些功利要求,就会时常感到得不偿失,就不可能乐学。学习是一种信仰,有人说最崇高的目标是信仰,因为信仰的目标不能实现,不能实现就等于无有功利的目标,无有目标,怎会有失败。一个人只要抛弃了功利的学习目的,凭借着自己的爱好和兴趣去学习,就会忘却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烦恼,也不会去惦记为学习而花费的代价和成本是否合算,一旦这样,他才能摆脱学习的痛苦,步入乐学的殿堂。
学校缺乏活力的另一种现象是老师不愿意教,总觉得学生笨无法教,其实是教不得法。教学成绩突出的不一定就是好老师,会讲的,讲得清楚明白的更不能算是好老师,因为这会剥夺了学生探索知识的机会,真正的好老师应该懂得珍惜学生学习探索的机会,知识只能在自我感悟并灵活运用的条件下才能掌握。如今的老师在校长和家长的挤兑下.总想速成和速效,恨不得把答案都告诉学生,不让学生受困惑,这完全违悖了教育规律。过多的功利教育把学生当成自己完成教学任务的材料,这才导致了学生为老师学,故厌学。学生不愿意学习怎么办?很简单,不学就不学,随他去。有人说哪不行,必须强迫才行,其实这是要不得的。学生不愿意学习如同孩子吃多了不愿意吃饭一样,最好的办法是饿一饿,让胃肠功能休息一下,切不可硬逼着进食。学习也是一样,一次教得太多,学生学伤了,最好的办法是停一停,给学生一个反思的过程。学生厌学是一种现象,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在老师而不在学生,要在自己的身上找原因。想让学生乐学请记住以下三项基本原则,首先,教学要有余量,学生每次如果能记一百个单词,只教五十个。养生要保持三分饥和寒,学习要留余境,要全面落实减负政策,给学生留下自学的空间和想学的欲望。如果你发现你的课堂沉闷无生机,改变局面的最好办法就是降低教授课程的难度。其次要坚守知行合一,现今的教材追求的是素质和能力,提升能力的最好做法是训练和实践。我们现在教育上最大的失败英语课程的开设,在这方面国家投入的资源最多,老师和学生付出的努力最大,然而其收效最差,究其原因就是因为我们把能力当成知识去传授了。正如在岸上教游泳一样,花费的气力再多也是无用的,如果我们把一个英语学得最差的一个孩子放到英国去,呆上三个月,即使无人教,也会有突破。要记住知就行,行就是知。不知则不会行,不行则无所谓知,知是行之意,行是知之果。课堂上少讲多练,让学生体验实践才是培养能力的正道。最后要尊重学生的兴趣,不要给兴趣定高低贵贱之分,无论学生干什么,只要不是为了消磨时间,我们都应该积极地去引导和鼓励,即使是打球,唱歌,玩游戏,哪怕是看蚂蚁打架我们都应该允许,只要这种活动是探索我们都应该给予支持,反之为了打发日子去学习则不应该被允许,因为这样会产生堕落和应付,做事情不上心,除了养成坏习惯以外,终将一事无成,对于这种浪费生命的做法,如果听之任之,孩子必将失去活力。要记住玩要尽性,学要尽力,正如练习长跑一样,不达极致,能力不会提升。要教会学生在限定的时间内完成限定的学习内容,养成限时习惯,对提升活力是很必要的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