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前教育研究方法》复习提纲1》和《教育教学之《探究式教育教学指导》》,高考3000字作文,六年级700字作文_39日记网

《《学前教育研究方法》复习提纲1》和《教育教学之《探究式教育教学指导》》,高考3000字作文,六年级700字作文

所属栏目:作文大全    发布时间:2024-05-27 23:39:37

【《学前教育研究方法》复习提纲1】,高考3000字作文

  在日常生活或是工作学习中,大家都写过高考作文,肯定对各类高考作文不太陌生,借助高考作文可以宣泄心中的情感,调节自己的心情。相信许多人会觉得高考作文很难写吧,下面我帮大家整理的高考作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学前教育研究方法》复习提纲

  一、名词解释

  1.科学研究是人们探索自然现象和社会现象的规律的一种认识过程。它是人们有目的、有计划、有意识、有系统地在前人已有认识的基础上,运用科学的方法,对客观事实加以掌握、分析、概括,揭露其本质,探索新规律的认识过程。

  2.假设是对问题的假定的解释,是运用思维、想象、对所研究的事物的本质或规律的初步设想或推测,是对所研究的课题提出的可能的答案或尝试性设想。

  3.历史研究法也称资料研究或文献研究法,是对有关教育研究资料的收集﹑整理﹑分析研究的过程,包括对前人或同时代人的有关教育科研成果的研究。主要手段是查阅文献资料,以对当前的教育实践提供有益的启示和指导。

  4.观察法是教育科研中最基本最普遍的方法,它不仅是搜集材料的基本途径,也是其他研究方法的基础。随着观察技术手段现代化水平的提高,观察法的应用范围也越加广泛,并取得更好的成效

  5.叙述性观察法,又称描述性观察法,是随行为或事件的发生,将其再现出来,根据详细的观察记录,对所获得的资料进行分类并加以分析研究的方法。

  6.取样观察法是一种比较严格系统的观察方法。可以看作正规或正式观察,属封闭式观察。相对于定性的叙述性观察来说,取样观察法则是从量的方面对儿童行为样本的界定。

  7.教育实验法指研究者根据研究目的,有组织、有计划地逐步变化条件,观察记录测定与此相伴随的现象的变化,从而确定条件与现象之间因果关系的方法。

  8.个案研究法是指把个人、家庭、组织、团体等单位看作案例,通过直接或间接的调查,对其现象、特征、过程进行深入了解,并在此基础上制定与实施一些积极的教育和改进措施,促进研究对象发展的一系列研究方式。

  9.经验总结法是指在不受控制的自然状态下,依据教育实践所提供的事实,对教育现象加以分析概括,使之上升到教育理论的一种教育研究方法。

  10.行动研究是指研究人员和教育实践工作者针对实际的教育活动或教育实践中的问题,不断提出改进教育的方案或计划,用以指导教育实践或教育活动,同时又依据教改研究计划实施进程中不断出现的新问题,进一步充实和修正、完善计划或方案,不断提出新的目标。一方面以研究指导行动,以改革方案作为指南,另一方面教改行动又反过来作为研究的向导,促进研究的发展。两者相互反馈,不断反复,使研究不断深入和提高。

  11.文献综述是指研究者在大量阅读文献资料的基础上,对教育学、学前教育学中某一研究领域或某个问题在某一时期内的研究成果进行比较系统地、全面地综合叙述与评论。

  12.分层抽样是指将样本总体按照性质分成若干类型或若干层次,然后在各类各层中随机抽取样本的方法。

  二、问答、论述题

  1.科学研究的特征有哪些?

  客观性⑴科学研究的对象来源于客观世界。⑵科学研究的过程要求严格的客观性。⑶科学研究的结果往往是客观真理。

  系统性⑴任何科学研究都是人类认识环节上的一个组成部分。⑵科学研究必须注重事物之间的联系。⑶科学研究本身是一种系统的研究活动。

  创造性⑴科学研究的本身就是一种创造性活动。⑵科学研究的需创造出新的,更加科学的研究方法。⑶科学研究是极艰巨的创造性劳动。

  2.假设的特点有哪些?

  ⑴假设具有推测性,是对所研究问题预先赋予的答案

  ⑵假设具有事实和科学的基础,并非虚妄的主观臆断

  ⑶假设是研究的出发点,是对研究课题的一个总的思考。

  3.什么是教育科学研究

  ⑴教育科学研究是运用科学的方法,探索教育领域的客观规律的认识过程。

  ⑵是教育研究工作者一种有目的有意识的认识过程。

  ⑶所要探索和发现的是带有普遍性的规律。

  ⑶教育科学研究运用的是科学的方法。

  4.我国幼教科学研究存在的问题

  各类型各层次的研究尚处在较低水平

  ①对学前教育基本事实的研究仍停留在经验性主观臆断上,大量文章仅泛泛而论,限于空洞发议论,没有采用科学方法在收集事实材料基础上,进行理论思维;

  ②在学前基本理论研究方面,理论抽象概括程度低,缺乏内在逻辑联系,研究较零散孤立,不够深入系统。同时理论的具体化程度也不够,难以有效地解释说明教育现象;

  ③儿童发展研究未与教育挂钩,往往就事论事,多为个体一般发展规律研究,缺乏对各种教育条件、影响因素的探索,未能关注教育上应该"怎么办"的问题。

  需注重科学态度的端正和学风的改进

  应扭转"为研究而研究"的倾向,端正科学态度。

  结合国情探讨问题不够,研究的争鸣气氛不足

  系统深入的协作性研究较为缺乏

  5.教育实验法的特点

  1.实验法能够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

  2.实验法有利于发现规律性并进行重复验证

  3.实验法可以获得较高的效益

  6.个案研究的优点与不足首先,需制定研究计划,包括确定所需研究的对象和问题,考虑研究的重点和研究所用方法。

  优点能详尽地收集背景资料,进行比较透彻的分析,指出值得注意的重要变量、过程与互动关系,为进一步研究所要建立的充分而有效的假设奠定坚实的基础;个案研究资料中的轶事和范例,可为概括性的统计发现提供有力的佐证。

  不足缺乏代表性,缺乏可供比较的群体;难以做到科学区分相关关系与因果关系,因此在实际操作中难免有失偏颇。

  7.行动研究的特点

  (1)行动研究具有直接针对性。

  (2)行动研究有益于将教育研究与实践精密结合。

  (3)行动研究有益于推动群众性的教育研究。

  (4)行动研究有益于教师自身素质的提高。

  8..教育经验总结法对教育科学研究有哪些十分重要的作用与意义

  有关教育教学的实践经验是教育研究的原材料。

  教育研究的各种理论观点要面向广大师生的实际经验,才能转化为教育教学思想。

  教育研究和经验联系的紧密程度与其研究结果被教育界所采纳、转化为教育效益的可能性成正比。

  总结教育经验,有利于从实际出发,从理论与实际的结合上,提高研究水平。

  9..试举例说明研究的内部效度和外部效度的相互关系。

  内在效度是指研究过程中自始至终都不存在差异,而外在外部效度是指研究结果是否能应用、推广到类似的情境中,研究结果是否具有普遍意义。研究没有内部效度,那么研究结果的推广性是值得怀疑的,只有内部效度,而没有外部效度,研究的价值不大。

  10.设计问卷题目时应注意哪些问题。

  (1)问题内容与问题用语要比较现实,明白清楚,没有难懂与含混之处

  (2)问题不易过多,要注意问卷的长度适当

  (3)问题的措辞要避免主观倾向性

  (4)问题的排列顺序应采取由简单到复杂,由一般到特殊。

  (5)答案尽可能简单具体,便于回答与统计

  (6)正式调查前要进行试行工作。

  11.撰写学前教育科研论文应当注意哪些方面的问题?

  正确性如报告中运用的概念含义是否符合科学理论的阐释;对结论的阐述是否合乎实际、证据充分;全文前后有无矛盾与相互抵触之处;所呈现的数据与图表是否正确无误,统计方法是否恰当,运算是否正确等等,研究者在撰写研究报告过程中应仔细斟酌推敲。

  客观性如为了得到差异显著性的结论,有意篡改原始资料或统计结果,并将虚假的结论纳入研究报告。这样不仅违背了科研道德,误导读者,其研究本身也失去了价值。研究报告要基于实际研究工作的客观情况,不能加入研究者自己的主观猜想,随意引申夸张,歪曲实际结果。

  公正性如撰写研究报告时,应充分尊重和公正地对待与研究有关人员的名誉与权力。不应在未征得本人同意得情况下,公布个人资料与姓名;报告作者的署名次序,应真正按照个人对研究工作的贡献大小、所负责任的重要程度而定。

  可读性如在研究报告中拐弯抹角,故弄玄虚,都会影响研究报告的可读性,面向一般读者的研究报告,文字应求简明准确,浅显易懂。在呈现数据分析结果时,可以利用简明而直观的图表,形象化、总结性地使读者得到有关信息,并注意用易于理解的文字解释统计分析结果的实际含义。这样,可以帮助读者正确地理解文章的观点和结论,以便正确指导和改进实际工作。

  12.为什么说观察法最适合于幼儿,是幼教科研的最基本方法?

  (1)不需要儿童做出超出自身水平的反应

  (2)可以直接了解并客观记录行为,所得资料少受主观因素影响

  (3)可以捕捉发展中的过程,考察互动过程

  (4)不容易受观察者在场的干扰

【教育教学之《探究式教育教学指导》】,六年级700字作文

  无论是在学校还是在社会中,大家都写过六年级作文,肯定对各类六年级作文不太陌生,通过六年级作文可以把我们那些零零散散的思想,聚集在一块。那么你有了解过《教育教学之《探究式教育教学指导》》六年级作文吗?下面我收集整理的《教育教学之《探究式教育教学指导》》,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教育教学之《探究式教育教学指导》》。。

  读了《探究式科学教育教学指导》一书。我认为,无论是促进我的课题研究还是提升我对科学教育的理解都有很大的作用,因此,我摘录了书中的一些观点。

  1、什么是科学?

  通常科学是指近代科学,一般把伽利略的研究工作和他对实证方法的确立,看作是现代科学诞生的标志。

  2、探究式科学教育过程的特点?

  探究式科学教育是在教师引导下,以学生为学习主体的学习过程,它主要表现为: (1)探究式科学教育过程要求保护和激发学生的好奇心;

  (2)探究式科学教育过程强调要培养学生主动探究的学习态度; (3)探究式科学教育依靠和尊重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 (4)探究式科学教育重视学生之间的相互谈论和合作; (5)探究式科学教育希望促进学生科学态度的养成。

  3、什么是探究?

  美国国家研究理事会在美国国家科学教育标准中给出了定义:探究是一种多层面的活动,他包括:进行观察;提出问题;通过阅览书籍和其他信息资源来了解什么是已经知道的知识;制定调查研究计划;根据实验方面的证据,评价已经知道的知识;用多种手段来搜集、分析和解释数据;提出解 答、阐述和预测;交流结果。探究需要对假设进行证明,需要运用批判和逻辑思维,并考虑其他可供选择的解释。

  4、要正确理解探究式科学教育

  探究式科学教育是在教师和学生共同组成的学习环境中,让儿童亲历科学探究的学习过程。 在科学教育中,经常争论的问题是:探究式科学教育究竟是一种用来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知识的学习科学的方法,还是本身就作为一种课程的目标。 学探究活动集中探讨一个问题,而不是想学生提出一大堆问题,或是不明确的科学问题。讨论是发展儿童思维的过程;讨论是培养学生倾听别人意见、对比不同意见,学会尊重事实、尊重别人、尊重不同意见的过程;讨论是培养学生语言和表达能力的过程;讨论是培养学生敢于争辩和进取的过程。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