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论是在学校还是在社会中,大家都写过高三作文,肯定对各类高三作文不太陌生,通过高三作文可以把我们那些零零散散的思想,聚集在一块。那么你有了解过《苦菜花》高三作文吗?下面我收集整理的《苦菜花》,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苦菜花》。。
每次星期六回家,我都要先看看放在窗台上的那盆苦菜花,属于爸爸的兰草和云松,已长得黑绿茂盛;仙客来和海棠,已开得鲜艳迷人。唯独属于我的这盆苦菜花,还不见一点生机。爸爸笑话我:“平凡野菜,是不登大雅之堂的。”可是,我却执着地相信,苦菜花一定会开的!
望着这盆苦菜花,我的眼前便渐渐展现出一片明媚的春*……
我们村南有半截围墙,白胡子老爷爷说,那是古代纪国城墙的遗迹。春风一起,五颜六色的花儿放了,开得最多的要数苦菜花,它的花朵很小,只有纽扣那样大,黄色的花瓣围成圆,向外伸展着;亭亭向上的花蕊,略带一点黑色。放眼看去,金灿灿一片;走到近处,便会嗅到一种幽的香味。我和小伙伴们玩到兴的时候,便拍着手唱起童谣:苦菜花,黄又黄,三岁两岁没了娘……”
到五年级的时候,我忽然对这歌同产生了好奇心。白胡子老爷爷告诉我,这里面有一个动人的传说—
很久很久以前,这里有一个农家姑娘。这姑娘命苦,母亲早早饿死。可是,她十七岁便出落得如花似玉。当地一个财主看中了她,想逼她做二房。她宁死不嫁,逃进深山老林,死在里面,后来,森林变成了平地,就在她死去的地方,长出了一棵草,并且开出了黄花,人们便把它叫做苦菜花。
我听着听着,眼里充满了泪水.也许出于对这位姑娘的同情,我把攥在手里的一朵苦菜花放到嘴里嚼了一下,赶紧又把它吐掉,舌头伸出半天也缩不回去—太苦了。老爷爷对我说:“是太苦了!可是,有苦才有甜。这苦菜花开在舂天里,人人爱它,被人们赞赏,这便是甜。它是姑娘的苦水变成的,熬过苦去,便是甜……”
听着老爷爷的话,我豁然开朗了。我的生活中也有不如意的地方,这便是“苦”,熬过这“苦”去,便会迎来黄花遍地的春天。从此以后,我对苦菜花的感情似乎更深了。每当我苦闷的时候,便会到这纪国城墙的遗址上寻觅苦菜花。有时,对着它念上一首小诗;有时,向它诉说我的烦恼。这样,我的心情就会轻松起来。
上初中的时候,在春日的课外活动,夏日的早操之前,我和我的同学常到这纪国城墙的遗址读书,散步。虽然不再向苦菜花读小诗,说悄悄话,可是,它仍是我心中的一面“旗帜”。当我学习失利的时候,一想到这苦菜花,眼前便展现出一片金灿灿的春景。
升入重点高中了,我仍然没有忘记我的苦菜花。苦菜花—我心中的花!在生活的风雨中,是你鼓舞我扬起了风帆,奋力挥桨前进,终于获得了这小小的成功。可是,如今我就要离你而去,再也不能天天观赏你的风姿了。于是在入校之前,我挪了一墩苦菜花栽到了花盆里,和爸爸的花摆到了一起。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冰化雪消,花草破土而出,这是必然规律。我心中的苦菜花啊,你必定会迎来一个黄花飘香的灿烂春天。
点评:脉络分明,层次感强,叙气说井然有序,纤毫不乱。详略得当,主次分明,思路清晰。精挑细拣,素材似为主题量身定制。文章前后连贯,形成完整的形象。
在日复一日的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都跟初中作文打过交道吧,写初中作文可以锻炼我们的独处习惯,让自己的心静下来,思考自己未来的方向。如何写一篇有思想、有文采的《《苦菜花》读后感》初中作文呢?下面我为大家整理的《《苦菜花》读后感》优秀初中作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写《《苦菜花》读后感》有所帮助。
今年寒假我看了一本书,名叫《苦菜花》,当我拿起这本书是,我以为是介绍一种花的,可当我看了一些时,才知道这本书是讲述了山中的村民抗击日本鬼子的故事。
1937年,胶东半岛王宫庄贫农冯大娘,面临丈夫被地主逼死,大儿子离家出走,便参加了革命,后来和大女儿一起,积极参加村里的抗日民主政府,抵抗日寇的扫荡。冯大娘支持女儿当民兵,送二儿子参加八路军。在遭到汉奸告密后,未来的儿媳不幸牺牲,自己也被捕,但冯大娘强忍悲痛,把敌人引向地雷阵。最后,冯大娘拿起枪,将仇恨的子弹射向了汉奸王柬芝。
这本书最主要的人物也是我最崇拜的人物——母亲。她是五个孩子的妈妈,也是八路军的干妈,她关爱乡亲就像关心自己的亲人一样,她疼惜那些为国家为人民、为革命拼命的八路军就像疼惜自己的子女一样。她一家人都是共-产-党大女儿是妇救会长,大儿子是团长警卫员,而女儿、二儿子是儿童团团长,为保护革命制造枪药的工厂。她的小女儿一个仅三岁的小女孩被敌人杀害。她经历过拷打,被鬼子非人般的折磨,坚强的她挺过来,保住了工厂。她让我看到一位平凡母亲坚强。这是一个都多么伟大的母亲啊!如果没有她,我们现在也就没有了太平。我们也要谢谢他们这些共产党的同志们,他们用自己的生命换来了我们现在的幸福。在我的心目中,鬼子就是一个野蛮,没有同情心的,只为了自己的人。
每当我拿起书来时,我真想自己就生在那个年代,去帮那位母亲打鬼子。可又想,我现在连小猫都怕,就别说鬼子了,怎么会跟母亲的大女儿一样,拿着枪杆跟八路打鬼子呢?我真为书中的英雄赞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