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伟大的皇帝李世民》和《皇帝李世民三请张古老的历史典故》,五年级800字作文,其他2000字作文_39日记网

《伟大的皇帝李世民》和《皇帝李世民三请张古老的历史典故》,五年级800字作文,其他2000字作文

所属栏目:作文大全    发布时间:2024-05-28 00:09:16

【伟大的皇帝李世民】,五年级800字作文

  无论是在学校还是在社会中,大家都写过五年级作文,肯定对各类五年级作文不太陌生,通过五年级作文可以把我们那些零零散散的思想,聚集在一块。那么你有了解过《伟大的皇帝李世民》五年级作文吗?下面我收集整理的《伟大的皇帝李世民》,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伟大的皇帝李世民》。。

  唐朝的第二位皇帝是李世民,史称唐太宗,国号贞观,后人又叫它为贞观之治。在他还没有当上皇帝之前辛辛苦苦为父亲打下了天下,他的哥哥和弟弟非常嫉妒他,怕他当上了皇帝,所以三番五次的设计谋害他,李世民被害关进大牢。可是他从不计较这些,后来他们得寸进尺,这下李世民的手下可看不惯了,最后李建成和李元吉终将受到了因有的惩罚,不幸糟害。

  李世民可是一代明君呀!他平易近人、开诚布公、勤政爱民,深受百姓的拥护和爱戴。李世民爱惜人才,魏征是著名的谏臣,他原本是李建成的心腹,按理因当除斩,可他却没有杀他,反而给他升了官,让他留在身边多给自己提些好的意见。还对大臣们说:“我年轻时爱收藏许多弓箭,原以为没有人再比我收藏的弓箭再好的了。可是有一天我把弓箭拿给制作弓箭的人看,他却说做这个弓箭的不好,木头是歪的,自然射出的箭也并不会准。

  ”停顿了一下,李世民又说:“我是用这弓箭取得天下的,却连弓箭的好坏都不知道,所以你们要多多提意见”一次唐太宗大发雷霆,众臣害怕都沉默不语,然而魏征却仍然上谏,陈述自己的意见。有一天魏征病了,太宗亲自去慰问,可不久魏征病死了,太宗悲痛的说:“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镜可以见兴亡,以人为镜可以知失德,魏征一死,朕痛失一镜呀!’’他治理的是国太民安,百姓生活富裕,社会风气良好,真是一位伟大的皇帝呀!他也为以后的开元盛世做了铺垫。

  李世民对百姓关心体贴,而对那些奸诈、巴结权贵的小人是毫不留情面。有一次李世民带着太监去后花园走了走,忽然看见了一棵参天大数。李世民说:“你看这大树多么高大’’立时太监宇文侍顺着唐太宗的话就说:“是呀,这象征着您,象征着咱大唐呀!’’李世民把脸一绷说道:“魏征让我远离奸诈小人,我曾怀疑是你。”宇文侍连忙叩头饶命。李世民公正廉明、是非分明,只要是好的意见他都会去洗耳恭听,并去照做。

  李世民统治期间中国达到了鼎盛,一些周边的小国家多次来中国学习,那时的唐朝是何等的繁荣与昌盛呀!。

【皇帝李世民三请张古老的历史典故】,其他2000字作文

  在日复一日的学习、工作或生活中,许多人都写过《皇帝李世民三请张古老的历史典故》其他作文吧,借助其他作文人们可以反映客观事物、表达思想感情、传递知识信息。如何写一篇有思想、有文采的《皇帝李世民三请张古老的历史典故》其他作文呢?下面我整理的《皇帝李世民三请张古老的历史典故》,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在写《皇帝李世民三请张古老的历史典故》上帮助到大家。

  大唐初年,边关告急的战报一夜五次飞到长安。这可把唐王李世民急坏了,决定御驾亲征,他和元帅尉迟恭带了二十万大军直奔东北边境。人人都知道日抢三关,夜夺八寨的黑脸大帅尉迟恭,打仗时确实有万夫不当之勇,可就是脾气很急。本来这行军就紧得风吹一溜烟,可他还下令急行,恨不得日夜连轴转。

  这会儿正是夏初的时节,老天爷的脸说变就变。眼看离北边的燕山还有百八十里了,忽然天上乌云密布,跟黑锅底似的。“咔嚓——”一声雷响,下起瓢泼大雨来,大道上拖泥带水,队伍人困马乏,走不了啦,只好就地扎营,盼那日头早点出来好行军。谁知这雨没完没了,一下就是十来天,可把唐军窝住啦!李世民、尉迟恭愁得不得了。

  军营里的粮草眼看要光啦,后边的粮草车还没影。这二十万人出征,扯地连天,人吃马喂的,可不是闹着玩呀!尉迟恭一连下了十道令箭去催粮草,可回来人报告说,半路河里都涨满了水,粮车被阻,难以通过。你说要命不要命!远水解不了近渴啦。大雨刚一停,尉迟恭就派人到附近征调,谁知老百姓受够了兵抢马夺,见当兵的就躲。尉迟恭没办法,只好到李世民那儿去请旨。

  李世民也折腾得几宿没合眼,听了尉迟恭的禀报,他沉思了一下说:“不要派人了,咱们一起去!”

  李世民、尉迟恭和几个谋士便走出了军营,转过了几个土岗子来到一个村里。老百姓都以为他们是做买卖的,没人再躲。他们刚要找人询问,忽然土岗子前边传来一片孩子的喧闹声:

  唐王,唐王,

  打仗缺粮。

  计算不周,

  愁坏心肠。

  尉迟恭听见这儿歌就火了:“这都是村里的刁民成心跟万岁作对,等我拿他几个来!”他这一喊,像半空打了个响雷,把孩子们全吓跑了。“慢着。”李世民一把拉住了尉迟恭,“儿歌不会轻易出,村里说不定会有高贤,咱们不妨登门去请教。”

  “这?”

  他们正说着,过来几个扛犁的庄稼人,上前一问,几个人都乐了:“这儿哪有什么高贤哪!”他们上下打量了唐王等人说道:“看你们几位老客像是远道而来吧?还不知道我们这里的事情。在这方圆左右,谁有难事都问张古老。张古老脾气古怪心眼好,你们有什么难事去问他吧!”

  “他住哪里?”

  “北边的后骆驼港!”

  唐王大喜,要尉迟恭赶回军营,备厚礼去请张古老。尉迟恭嘴上领旨,心里满肚子不高兴:“一个乡巴佬,也至于这么大举动。”他回到军营,派士兵拿大令去传。谁知去了一个时辰,士兵独自回来了,说张古老不肯来。尉迟恭火冒三丈:“我去把他绑来!”说着,骑上马就奔后骆驼港去了。

  李世民听说尉迟恭去拿张古老,知道糟了,急忙赶到大帐,见尉迟恭垂头丧气地回来了,就问:“你请的人哪?”“早没影了,要是找到他,非把他……”

  “住口!十万军马困在此地,你却任意胡来。叫士兵备马,你随我去赔礼!”

  唐王一行人直奔骆驼港而来,可到了张古老的住处,还是不见人影,问遍了村里人都摇头说不知道。尉迟恭说:“你看,万岁来了他也走,我看还是另想办法吧!”“不,请人要有诚心,刘玄德能三顾,咱们不能三请吗?只要能找条生路,来十趟八趟也值得!”尉迟恭笑着说:“刘玄德请的是能人诸葛亮,而主公请的是乡下老头,值得吗?”

  “休再多言,明日再来!我就不信诚心打不动张古老!”

  谁知又往来了两天,张古老的门上还是挂锁无人。尉迟恭埋怨道:“我看这张古老根本就没什么能耐,成心躲我们呢!”

  李世民长叹一声:“看来天不助我这无道之人,难道只有退兵不成!”晚上,李世民闷闷不乐地在帐内召集各营将官商议计策。众将领互相看看,都摇了摇头,帐子里沉闷无声。正在这时,忽然军士进来禀报:“启禀万岁,帐外来了一个老汉,自称是张古老,要见万岁和元帅!”“哎呀,来得好哇!”李世民惊喜万分,“众位爱卿,快快出迎!”

  帐外,月光下站着一位白发长须的老头。他见了李世民,慌忙参拜:“老汉我是个乡下老朽,却蒙万岁几次到寒舍,心里实在不忍呀!”

  尉迟恭心里好恼:“这个乡巴佬,果真古怪透了。三次请你你不来,今天又自己找上门来,实在是不可思议呀!”

  李世民连忙给老人让了座,把北征遇雨缺粮的事说了一遍,求父老们想想办法。

  张古老说道:“万岁为国为民的一片心意,百姓已经知晓了。只是眼下麦子未熟,乡亲们家中存粮又不多,即使全部征来,也不够用呀!”

  “唔,原来这样,那就只有退兵了吗?”“不!”张古老站了起来,“老汉今天就是为此事来的。要解决这二十万军马的粮草,只有前面河套中那千顷沙滩!”“沙滩?”众人迷惑地望着张古老,“这沙滩寸草不生呀!”

  “不,有一种鸡鸣谷,只要水分适量,专能在这沙滩中生长。这谷子据说还是神农氏见这一带多沙地而留下的。这谷子,晚上播下,明日鸡鸣天亮就能发芽,正午就可结穗,所以叫鸡鸣谷。因秧苗矮小,收成少,种的人就不多了。万岁如果将千顷沙滩播下,三两日之内就可解这危难!”“噢,有这样的神谷?只是谷种从何而来呢?”

  “老汉我均已备齐,万岁不必担心。”

  “好哇!还有这耧耠之物一夜能备齐吗?”“万岁,你来看!”张古老说着,领着李世民和众将出了军营。走出不远,就听前面一片喧闹声。月光下,一片黑压压的人群,扛着耧耠、曲辕犁,牵着牲畜的人还不断从四面八方涌来。张古老指指人群道:“老汉得知万岁亲征抗敌,三日来走遍了四乡,邀集众乡亲今晚在此相聚。只要军令一下,立刻就可下种。”

  众人听了张古老的话,又惊又喜,李世民更是激动万分:“父老乡亲之情,理当重谢,老丈更应加封呀!”“不,不!”张古老摆摆手,“百姓只盼有个圣明之主,能使我们安居乐业,别无他求呀!”

  尉迟恭不解地问道:“老丈既然有此鸡鸣谷,为何让它拖到今日呢?”张古老摸摸胡须笑了:“将军还不知道这鸡鸣谷,地干不生,水旺不长,必须在雨后三日方可下种。我如果在三日前拿来给将军,将军心急如火,必定立即下种,那岂不误了大事吗?万岁、元帅,快快传令吧,不可再耽误了。老汉我告辞了。”说完,转身走去。

  望着老汉的背影,尉迟恭想起了当初的莽撞,心中十分懊悔。他急忙传令各营将士前去帮助百姓们播撒鸡鸣谷。将士和百姓一齐动手,一夜之间全部播种完毕。到了鸡鸣天亮,沙滩上果然一片葱绿。时间到了正午,千顷谷地,一片金黄。众人高兴地说:“真是神谷啊!”

  谷子收割了,士气大振,李世民和尉迟恭下令一鼓作气,继续进兵,不久把敌兵打败了。边境上从此太平安稳,唐代官兵和百姓都很感谢鸡鸣谷,更感谢张古老老汉。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