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7月7日》和《2017素材:最新十大时政热点素材》,小学400字作文,高考1000字作文_39日记网

《今天是7月7日》和《2017素材:最新十大时政热点素材》,小学400字作文,高考1000字作文

所属栏目:作文大全    发布时间:2024-05-28 00:09:25

【今天是7月7日】,小学400字作文

  无论是在学校还是在社会中,大家都写过小学作文,肯定对各类小学作文不太陌生,通过小学作文可以把我们那些零零散散的思想,聚集在一块。那么你有了解过《今天是7月7日》小学作文吗?下面我收集整理的《今天是7月7日》,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今天是7月7日》。。

  今天,是2011年7月7日。这个日子看似很普通,但它记录了当年日本鬼子在中国做的第一件无耻的事情——进攻卢沟桥。

  1937年的今天,日军以进攻卢沟桥为军事目标,举行了一次军事演习。7月7日,日军借口一名士兵失踪,要求进入桥头的宛平县城搜查,遭到中国守军的拒绝。当晚8点钟,日寇突然向卢沟桥发动进攻,中国守军忍无可忍,奋起自卫,中国人民反对日本帝国主义侵略的抗日战争,从此开始了。当初,有多少战士为了战胜敌人牺牲在卢沟桥的桥头?

  在1937年,日军的关东军第1和第11旅团和中国的屯军旅团,约10000人,在100多门火炮,装甲车和数十架飞机的掩护下,向中国第29军的第1323738师发动了猛烈进攻。第29军将士顽强反抗,谱写了一曲不朽的战歌!的29军驻南宛部队约8000人,其中,1500人是军训的学生。浴血奋战。但由于敌军进攻太猛烈,部队于28日撤退。29日,北平和天津沦陷。但经过8年抗战,1945年9月2日,日本鬼子终究被我们赶回了老家,抗日战争胜利了。

  同学们,我们要珍惜和平。因为只有和平,才能开创未来。也希望日本同胞以史为鉴,珍惜和平!

【2017素材:最新十大时政热点素材】,高考1000字作文

  在日常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对《2017素材:最新十大时政热点素材》高考作文都不陌生吧,高考作文是一种言语活动,具有高度的综合性和创造性。相信写《2017素材:最新十大时政热点素材》高考作文是一个让许多人都头痛的问题,下面我帮大家整理的《2017素材:最新十大时政热点素材》优秀高考作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2017素材:最新十大时政热点素材》。

  今天,是首个南京大屠杀国家公祭日。今天,站在历史的凭栏处,人们以某种肃穆仪式追忆逝者、缅怀英灵。悼以国之名,祭以民族之大义。

  民族劫难,无法因时间消逝而抹去;历史疤痕,也被许多人的记忆存档。77年前,秦淮河畔、金陵城中,一场举世震惊、惨绝人寰的屠杀,让三十万同胞惨遭屠戮,让山河为之泣血。这是人类文明史上最惨烈的悲剧之一,亦是中华民族永远消不掉的伤痕。

  77年过去了,时过境迁,可对那些死难同胞的悼念、追思,却丝毫不能因时间河流的冲刷而淡去光色。与追悼逝者伴随的,还有对这场屠杀关联命题的思考,如民族复兴、和平愿景、人道尊严等等。而这些,都始于对历史的铭记,正如某句名言所说的:谁忘记历史,谁就会在灵魂上生病。也正基于此,让铭记历史找到一个可倚靠的栏杆,让激越情绪得到一个集中迸发的出口,成了我们“以史为镜”“汲取教训”的方式,也是抚慰逝者的必由路径。

  如今,终于有了这样一个标注着刻度的日子,能以警钟鸣响,唤醒我们或已沉睡的民族历史记忆,也在传达历史痛感中砥砺我们前行。随着今年2月全国人大对公祭日的立法确认,13亿人民终于得以在一个特殊的日子里,用举国同祭的庄严仪式寄托哀思,所谓“国之大事,在祀与戎”,在共同祭奠中,我们可宣示正义的音量,也凭吊生命的凋零。

  要知道,在历史的宏大叙事背后,站立着的从来都是一个个真实的个体,他们的苦难指控着每一份指向无辜者的罪恶,也提示着战争的残酷。我们无法轻易将其简单化约为一个抽象的群体,只能把他们经受的人道主义灾难写进史书。

  公祭日是为“溯及过往”,更是为了提醒今人:勿忘历史。一如纪念是为了更好地出发,铭记历史是为了不重蹈覆辙。当然,这不是什么历史宿怨的低回,也非民族主义的发酵,而是让我们能穿透时空迷障,去打探到历史的幽深之处,对灾难进行记忆的温习,进而知耻而后勇,化痛感为前行的动力;究其旨意,也绝非培养什么仇恨,将民族感情矮化为街头泄愤,而恰恰是让我们在是非之辨中,懂得守护和平。

  诚然,我们无法穿越到历史现场中去,去亲历、见证那些罄竹难书的恶,可擦拭掉记忆石碑上的尘埃,至少能让历史被看见。它有利于将罪恶的指证存照,据了解,随着国家公祭日临近,新征集的7602件珍贵文物、《南京大屠杀辞典》等著作及大屠杀死难者姓名,都以较为丰富翔实的确凿事实,向世界揭示了大屠杀的真相,也让罔顾公义、企图歪曲历史的日本右翼分子的谎言不攻自破,让为军国主义招魂者无法讳认那一段历史。

  “当过去不再照亮未来,人心将在黑暗中徘徊”,抚今追昔,默哀致敬,就是为了照亮未来,让未来不必罩上历史悲剧的阴影,能在明亮的路途上走得更远。

  而今,我们集体为过往的逝者悼念、缅怀,在记忆苦难的仪式感召中记住那些伤痕,也在民族情感的共振中找到一种奋进推力,既不忘来时的路,更为找到通往未来的方向。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