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论是在学校还是在社会中,大家都写过其他作文,肯定对各类其他作文不太陌生,通过其他作文可以把我们那些零零散散的思想,聚集在一块。那么你有了解过《关于三国》其他作文吗?下面我收集整理的《关于三国》,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关于三国》。。
作者
罗贯中(约1330-约1400),汉族,名本,字贯中,号湖海散人.他是元末明初著名小说家、戏曲家,是中国章回小说的鼻祖。 罗贯中的一生著作颇丰,主要作品有:剧本《赵太祖龙虎风云会》、《忠正孝子连环谏》、《三平章死哭蜚虎子》;小说《隋唐两朝志传》、《残唐五代史演义》、《三遂平妖传》、《粉妆楼》、代表作《三国演义》等
主题概括
好词
《三国演义》以三国争雄为题材,其所展示的帝王将相都是历史上真实的英雄。而作者将他们的性格和功业夸张再现,把他们刻画成非现实的超人。
从儒家政治道德观出发,《三国演义》蕴涵着千百年来人民对明君贤臣的寄托。但历史发展进程恰恰与理想背道而驰——暴政能战胜了仁政,奸邪压倒了忠义, 全知全能的诸葛亮也无力回天。
在三国风云变幻中,作者通过对历史进程的描写来解析英雄人物的才能和道德,揭示主体道德和历史进程的背离,使英雄形象蕴涵了浓重的悲剧性质。
《三国演义》之所以具有恒久的艺术魅力和文化震撼力,主要是因为它以悲剧的形式表现了历史与道德的冲突,将中国人心底的渴求、困惑、悲怆和抗争等表现了出来。
1东汉末年
2民生凋敝
3兵荒马乱
4群雄竞起。
5枭雄曹操
6首屈一指
7龙骧虎步
8踌躇满志。
9唯才是举
10远见卓识
11济济多士
12如虎添翼。
13发号施令
14假传圣旨
15身经百战
16出生入死。
17青梅煮酒
18旁敲侧击
19梦中杀人
20狐性多疑。
21望梅止渴
22略施小计
23割发代首
24工于心计。
25对酒当歌
26横槊赋诗
27才兼文武
28独步一时。
29老骥伏枥
30志在千里
31烈士暮年
32壮心不已。
33诸葛孔明
34惊才风逸
35上知天文
36下知地理。
37宁静致远
38淡泊明志
39用行舍藏
40韬晦待时。
41三顾茅庐
42精诚所至
43知遇之恩
44投桃报李。
45隆中对策
46审时度势
47指点江山
48面授机宜。
49初出茅庐
50锦囊妙计
好句
1不求同年同月同日生,但求同年同月同日死(桃园三结义)
2乱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评价曹操)
3汝视本人之剑不利否?汝剑利,吾剑未尝不利(袁绍)
4宁教本人负天下人,莫教天下人负本人(曹操)
5大丈夫愿临阵斗死,岂可入墙而望活乎(袁绍)
6兄弟如手足,妻子如衣服。衣服破,尚可缝;手足断,安可续?(刘备)
7父精母血,不可弃也(夏侯敦)
8今天下英雄,惟使君与操耳(曹操对刘备)
9吾露父母之形,以显清白之体耳(祢衡)
10吾观颜良,如插标卖首耳(关羽)
11吾弟张翼德,于百万军中取上将之头,如
十拿九稳耳(关羽评张飞)
12非恬淡无以明志,非宁静无致使远(诸葛亮)
13本人乃燕人张翼德也! 谁敢与本人决一死战(张飞)
14丈夫处世兮犯罪名,犯罪名兮慰平生。慰平生兮吾将醉,吾将醉兮发狂吟(周瑜)
15大丈夫生于乱世,当带三尺剑立不世之功(太史慈)
16生子当如孙仲谋!若刘景升父子,豚犬耳(曹操评孙权)
17但有断头将军,无降将军(严颜)
18吾手中宝刀却不老!(黄忠)
19子龙一身都是胆也!(刘备评赵云)
20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刘备对刘禅)
21攻心为上,攻城为下;心战为上,兵战为下(马谡)
22鞠躬尽瘁,死然后已 (诸葛亮)
23分久必合,合久必分
24古者择贤者而让之
25良禽择木而牺,贤臣择主而事.
在日复一日的学习、工作或生活中,许多人都写过《罗贯中》小学作文吧,借助小学作文人们可以反映客观事物、表达思想感情、传递知识信息。如何写一篇有思想、有文采的《罗贯中》小学作文呢?下面我整理的《罗贯中》,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在写《罗贯中》上帮助到大家。
【人物简介】罗贯中生于元末明初的封建王朝时代。作为与“倡优”、“妓艺”为伍的戏曲平话作家,当时被视为勾栏瓦舍的下九流,正史不可能为他写经作传。唯一可看到的是一位明代无名氏编著的一本小册子《录鬼簿续编》,上写:“罗贯中,祖籍山西太原人,号湖海散人。与人寡合,乐府隐语,极为清新。与余为忘年交,遭时多故,天各一方。至正甲辰复会,别来又六十余年,竟不知其所终。”
罗贯中一生著作颇丰,主要作品有:剧本《赵太祖龙虎风云会》、《忠正孝子连环谏》、《三平章死哭蜚虎子》;小说《隋唐两朝志传》、《残唐五代史演义》、《三遂平妖传》、《粉妆楼》、代表作《三国演义》《隋唐两朝志传》等。
【生平经历】罗贯中,元末明初生于山东东平县罗庄村,这个目前大多数学者考究的籍贯。元代中期,由于灭宋战争的创伤逐渐平息,社会的经济、文化重心也开始由北方转移到了南方。南宋的故都杭州不仅成为人口云集、商业发达的繁华城市,也成为戏剧演出和“说话”艺术发展的重要中心。因此,不少北方的知识分子、“书会材人”,如关汉卿、郑光祖等人,都先后搬迁到了杭州一带。身为小说兼杂剧作家的罗贯中,也必然受到这一社会潮流的影响,成为这类南迁作家中的一个。罗贯中外号“湖海散人”,这个称号就寄寓着漫游江湖、浪迹天涯的意味。大约在公元1345~1355年间,他来到了杭州。许多说话艺人在这里说书,一些杂剧作家,也在这里活动。罗贯中与志同道合者为友。加上他对民间文学又极其喜爱,到了这里,自然不愿离开远去。
约在公元1360~1363年间,“有志图王”的罗贯中来到了起事称霸的张士诚那里作客。但是,张士诚并不重视知识分子,也不听取他们的意见。至正二十三年(公元1363年)九月,刘亮、鲁渊等人纷纷离去,不久,罗贯中也离开了张士诚,再次北上,到至正二十六年,罗贯中又回到了杭州。《三国志通俗演义》的写作,当在该年以后。这时,他已是五十多岁的人了,对历史、对人生都有了比较成熟的看法,完全具备了创作《三国志通俗演义》的条件。到明太祖洪武三年(公元1370年),罗贯中已写了十二卷,之后卷数的写作,是洪武四年以后的事了。
在罗贯中写作《三国志通俗演义》期间,施耐庵从苏州迁移到兴化,并在洪武三年逝世。为了纪念他的师友施耐庵,罗贯中在完成《三国志通俗演义》之后,决定加工、增补施氏的《水浒传》。成书于洪武四年至十年之间。在加工、增补《水浒传》的同时,罗贯中继续创作历史演义系列作品。
罗贯中在创作完了这些作品以后,已是六十几岁的老人了。他为了出版这些作品,于洪武十三年左右从杭州来到了福建,因为当时福建的建阳是出版业的中心之一。但是,罗贯中的这一目的未能实现。罗贯中的创作才能是多方面的。他写过乐府隐语和戏曲,但以小说成就为主。关于他的小说,《西湖游览志馀》称他“编撰小说数十种”,又相传他写过《十七史演义》。今存署名罗贯中的作品,除《三国志通俗演义》外,还有《隋唐志传》、《残唐五代史演义传》和《三遂平妖传》。这些作品中《三国志通俗演义》的成就最高。全书以宏大的结构描绘了三国时期复杂的政治军事斗争,起自黄巾起义,终于西晋统一。作品谴责了统治者的残暴和丑恶,反映了动乱时代人民的痛苦和对清明政治、对仁君的向往,体现了鲜明的“拥刘反曹”倾向。《三国志通俗演义》“文不甚深、言不甚俗”,语言简洁明快而又生动。它把历史和文学自然结合,有现实的描绘,又充满了浪漫主义的传奇色彩。罗贯中《三国志通俗演义》现存最早刊本为嘉靖本,最为流行的本子是清代毛纶、毛宗岗父子的修改本。除小说创作外,贾仲名《录鬼簿续编》说他“乐府隐语,极为清新”。他现存戏曲作品有《赵太祖龙虎风云会》杂剧。杂剧的基本思想和《三国志通俗演义》类似,描写君臣之间的亲密关系,并希望通过“正三纲、谨五常”来结束奸雄争霸造成的悲惨局面。
大约在公元1385~1388年间,罗贯中活了七十岁,在宋代民族英雄文天祥的故里卢陵逝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