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常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对《《世说新语》》其他作文都不陌生吧,其他作文是一种言语活动,具有高度的综合性和创造性。相信写《《世说新语》》其他作文是一个让许多人都头痛的问题,下面我帮大家整理的《《世说新语》》优秀其他作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世说新语》》。
《世说新语》是汉末人物品评发展到一定程度的反映,它的不少故事是取材于魏晋时期作品《语林》、《郭子》、《名士传》等书的。看了《世说新语》就能了解魏晋南北朝时期逸事笔记的内容和形式了。也可以说它是一部魏晋风流故事集,从而起到了名士“教科书”的作用。按冯友兰的一句说法,风流是一种人格美。当然这种人格美是以当时士族的标准来衡量的。
《世说新语》是研究魏晋风流的极好的史料。其中关于魏晋名士的种种活动如清谈,品题,种种性格特征如任诞,简傲,种种人格追求,以及种种嗜好,都有生动的描写。综观全书,可以得到魏晋时期几代士人的群像,通过这些人物形象,可以进而了解那个时代上层社会的风尚。如《德行》中:管宁、华歆共园中锄菜,见地有片金,管挥锄与瓦石不异,华捉而掷去之。又尝同席读书,有乘轩冕过门者,宁读如故,歆废书出看。宁割席分坐曰:“子非吾友也。”通过与华歆的对比,赞扬管宁淡泊名利。所以由此可看出一个人是否有高超的德行,并不是一天两天所造成,德行是日积月累所培养出来的。有德行的故事还有许多,如情绪这方面,德行较不好的人常会以它个人的情绪为中心,心情好时大家没事,心情不好时大家得遭殃,古时就有一位不管快乐或失意,都不会表现于自己的情绪上,那个人就是稽康,王戎说我和稽康在一起相处二十年,从来没有见过他高兴或者生气的表情。人通常得到一个不好的东西,或遇到对自己有害的东西都会闪而避之,但是有的人得到这一个东西,或者遇到这个东西也不是闪而避之。而倒霉反而还一点不会被那样东西所波及到。瘐亮的坐骑中,有一匹叫的卢的凶马,有人劝告他派人牵去卖掉,瘐亮回答说:“卖它一定会有人买它,但这样又会害了别人;哪里可把对自己有害的东西转移到别人身上呢?从前孙叔敖杀了两头蛇,就是因为不让后人看见,从此他就成为古人乐于传颂的佳话,我效法他不也是合理的吗?”
《世说新语》在艺术上有较高的艺术成就,鲁迅先生曾把它的艺术特色概括为“记言则玄远冷隽,记行则高简瑰奇”。《世说新语》涉及人物有一千五百多个,魏晋两朝的主要人物,都包括在内。它对人物的描写有的重在形貌,有的重在才学,通过独特的言谈举止写出了独特的人物性格,使之气韵生动,活灵活现,跃然纸上。如“王戎有好李,卖恐人得其种,恒钻其核”。仅用了16个字,就写出了王戎贪婪吝啬的本性。
从另一方面谈,《世说新语》也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现实。由于魏晋之际品评人物重视仪容辞采的风气较汉末更甚,所以位高名重的官僚,也往往凭只言片语和某个细节来论定一个人的优劣,或据此而援引这个人入官,如“雅量”记载王王旬做桓温的主簿,桓温想提拔他。有一次故意突然骑马冲之,“左右皆宕仆,而王不动,名价于是大重,咸云是公辅器也”。这种测验人的方法上是奇特的,从此得出是“公辅器”的结论,尤其荒唐。又“文学”篇王衍问阮修:“老庄与圣教同异?”阮回答说:“将无同。”王衍很赏识这“将无同”三个字,即请阮修为椽。这就是著名的“三语椽”的故事。这两个例子足证明当时重容止,言谈的风气之盛。
在虚无、厌世的思想基础上,魏晋士大夫都消极、颓废,或乖僻、放荡,时时流露出生死无常,叹老嗟伤的感慨,饮酒浇愁和养生服药,也成为一种风尚。《世说新语》从很多方面写下了这些内容。“任诞”篇说张翰:“使我有身后名,不如及时一杯酒”;“言语”篇记桓温因见旧时种的柳树长大,哀叹“木犹如此,人何以堪”而流泪,即足以反映当时士大夫的没落、灰色的人生观。此外,《世说新语》还记叙了一些人的优良品质,如荀巨伯的重义轻生救护朋友,周处为民除害、勇于悔过等。全是有意义的小故事。对魏晋统治阶级的凶残、丑恶、奢侈等也做了具体的描述。这些内容可以为研究历史做参考。
《世说新语》是非常具有代表的中国古代文化思想,所以同学们一定要认真学习,并且练习世说新语读后感的写作。
在日复一日的学习、工作或生活中,许多人都写过《我《世说新语》》五年级作文吧,借助五年级作文人们可以反映客观事物、表达思想感情、传递知识信息。如何写一篇有思想、有文采的《我《世说新语》》五年级作文呢?下面我整理的《我《世说新语》》,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在写《我《世说新语》》上帮助到大家。
今天,我向大家推荐一本好书,书名叫《世说新语》。这本书是南朝刘宋时期刘义庆编纂的一部笔记小说集,全书共36篇1130则,主要记载了东汉末年至南朝刘宋时期名士大家的玄妙言谈和人物轶事。我推荐这本书,主要有以下两个理由。
一是故事简短,但蕴含着深刻的道理。
“ 管宁割席断交”和“韩康伯复裈”这两则故事给我的印象尤为深刻。
管宁和华歆“割席断交”的故事在《德行》篇中。他们两人曾坐在一张席上读书,一天,有人乘华车经过门前,管宁读书如故,华歆却丢下书,跑出去观望。于是管宁把席子割开,和华歆分席而作。这则故事中,作者虽为加一词评判,但对二人的褒贬已经在其中了。
“ 韩康伯复裈”的故事记载在《夙惠》篇中。大寒时节,年少的韩康伯运用类比的方法向母亲解释:火在熨斗里,熨柄会是热的,那么穿上了短袄,下身自然就会热起来,所以不需要再做夹裤了。这是因为韩康伯深知母亲持家的艰辛,便通过自己的智慧说服母亲不要为自己做夹裤,表现出了他的聪明和孝顺。
读完这两则故事,我掩卷深思,思绪万千,“割席断交”的故事告诉我们,学习时要做到心无外物。华歆读书时为外界环境所扰,以至于管宁以与他相交为耻,最后割席而坐,管宁读书时却做到专心致志,他是我们学习的榜样,我们要陪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只有学习专注,才能成才。
“韩康伯复裈”的故事形象的说明了“玉汝于成”的道理。“至大寒,止得襦”,韩康伯是多么需要一条夹裤啊!可是当妈妈也要为他做夹裤的时候,他却拒绝了,穿了短袄就真的不冷了吗?或许是因为“家酷贫”吧!韩康伯是聪慧的,因为它能把不冷的理由说的让人信服;韩康伯也是懂事的,因为他懂得家境的贫困不能让他在生活上有过多的要求;韩康伯更是坚强的,因为他能忍受寒冷。韩康伯成熟的心智和对生活艰辛的理解,着实令人感动,就连他的母亲都夸赞他长大后必成治国之才。
二是文学成就极高。
本书以文笔简洁明快,语言含蓄隽永著于世,历来被称为我国古典名著之一,这部笔记小说集以独特的魅力奏出了生命的强音,穿越时空,回荡在古今天地之间,它更是一部内容丰富的智慧典籍,每一篇故事都会让我眼前一亮,给我一些独特的启示。现在,我就把它推荐给你,相信它一定也会让你获益匪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