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高祖传》读书笔记》和《草人借箭》,高中1000字作文,其他1000字作文_39日记网

《《唐高祖传》读书笔记》和《草人借箭》,高中1000字作文,其他1000字作文

所属栏目:作文大全    发布时间:2024-05-29 22:06:23

【《唐高祖传》读书笔记】,高中1000字作文

  在日常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对《《唐高祖传》读书笔记》高中作文都不陌生吧,高中作文是一种言语活动,具有高度的综合性和创造性。相信写《《唐高祖传》读书笔记》高中作文是一个让许多人都头痛的问题,下面我帮大家整理的《《唐高祖传》读书笔记》优秀高中作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唐高祖传》读书笔记》。

  本书讲述的是唐王朝的建立者——唐高祖李渊,在隋末天下大乱的时候,如何积蓄力量,网罗人才,待到力量足够壮大后,打着“尊隋”的名义发动起义,凭借其出色的政治、军事能力,推翻了隋朝的统治,建立了唐王朝,并完成了全国统一。唐高祖在位期间,对唐朝各个方面都做出了巨大贡献。玄武门事变之后,高祖被迫让位,退居太上皇的地位,九年的太上皇生活,是很不愉快,很凄凉的。书中,牛致功先生用平实的语言,展现了一个较为真是的唐高祖。

  中国封建社会朝代更迭大致可以表述成,一个英明的君主千辛万苦打下江山,若干年之后,这个王朝就会葬送在他那些昏庸的子孙手中。被另一位英明的君主所取代。

  我们了解过许多的开国皇帝,秦始皇、汉高祖、宋太祖、明太祖……他们统一了国家,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但在历史上,还有这么一位伟大的皇帝,容易被我们忽略,甚至被我们误解,他就是唐高祖李渊。

  说到唐朝,我们就会想起它的繁荣,它的开放,还有唐太宗。但我们往往容易忽略,这么一个庞大的、繁荣的大帝国的建立者所做出的贡献。更甚之有许多人认为,唐高祖仅是一位碌碌无为的皇帝,毫无主见。根据《旧唐书》和《新唐书》,两者都声称李渊是受到儿子李世民的唆使才起兵反隋。根据这两部史书的记载,李世民通过裴寂把李渊引进隋炀帝的晋阳行官,灌醉了李渊,使得李渊酒后与宫女发生关系,迫使李渊起兵。根据描述在起义的过程中,李世民的功绩是最显赫的。同时唐太宗李世民又开创了贞观之治,所以让我们的目光过多的集中到了他的身上。而淡化的雄才大略的大唐开国皇帝李渊的不平凡开创性的一生。牛致功先生在书中正视了历史上李渊的真实形象,分析得入情入理。展现了一位韬光养晦,善于把握机会,运筹帷幄指挥全局横扫群雄统一全国,但是由于在继承者的问题上犹豫不决而抱憾郁郁度过了生命中的最灰暗“囚禁”岁月的帝王。

  唐高祖之所以可以成就一番大业,绝不是偶然,是由各方面的条件决定的,大致可以归纳为以下几点。

  第一:在隋末农民起义遍地而起的情况下,许多的小政权林立,但他们的最高统治者都偏安一隅,只想着在小地方称王,只有李渊,有着一颗统一全国的心,经过长期的征战,完成了统一。由此可见,李渊并不是鼠目寸光,而是有着远大的抱负的。

  第二:唐高祖在政治方面也是颇有谋略,早有取代隋之意,却只是不动声色的准备,只为了解身边的人是否忠于自己,只为等待一个好的时机。这种沉稳,是王者不可缺少的。同时在起事之时,北面收到强大的突厥的威胁。为了解决后顾之忧,李渊必须先解除突厥的威胁,但这时突厥异常强大,仅靠李渊的力量战胜突厥是不可能的,正是这种原因,李渊对突厥采取拉拢、利用的手段,为进攻太原,扫除了些许的障碍。李渊在准备做皇帝的过程,也是经过深思熟虑的。颇能显示出他的谋略,任大丞相一职时的李渊,其实早有了代隋的能力,然而对于大臣们的劝进,李渊一直推辞,这并不是他不愿意当皇帝,而是他一直在等,等他清楚了,那些拥戴他的大臣们是否是真心向着他,有没有表里不一。他也在等,等着隋炀帝离世,他就不用背着谋朝篡位的罪名。他要把自己打扮成隋朝的忠臣,他要名正言顺的当上皇帝。

  第三:唐高祖李渊也是一位足智多谋的军事家,虽然高祖李渊不是全国某场具体战争的指挥者,但他却是统筹全局的部署着。高祖选择先西后东的战略,避开农民军与割据势力的锋芒,趁着关中空虚之际,从太原进军长安从而取得了胜利。因为高祖战略上合理的布置,才保证了战役的能够取得胜利。

  第四:广招人才,取得了许多有识之士的支持。在对待人才方面,高祖李渊也是有他值得肯定的地方,在战争前,就告诉将领不能伤害人才,对于对手的人,他能既往不咎,收为己用。这些人,在唐的建立、巩固和发展过程中都发挥过重要的作用。

  综上所述,李渊绝不是一个碌碌无为的皇帝,他可以称得上是为智勇兼备的政治家、军事家。而史书上记载为何有没有突出李渊的这些伟大之处呢?牛致功先生认为,官修史书把李渊写成“乱世”的忠臣,把李世民写成颇有才干的孝子,并不是为了抬高李世民而贬低李渊。李渊在隋炀帝众叛亲离的时候还忠于他,李世民在李渊非常孤立的时候还绝对服从父命,当然是严守了“君君臣臣父父子子之道”了,这是根据两人不同的地位和处境,给予两人最高的评价。我认为这种观点是颇有道理的,对于先人,我们一般会选择美化,贬低李渊来抬高李世民这固然是一种手段,但是贬低了父亲,自己的脸上能光彩吗?所以我认为,牛致功先生的观点是有道理的。

【草人借箭】,其他1000字作文

  无论是在学校还是在社会中,大家都不可避免地要接触到其他作文吧,根据写作命题的特点,其他作文可以分为命题其他作文和非命题其他作文。写起其他作文来就毫无头绪?下面我为大家收集的《草人借箭》其他作文,希望在写《草人借箭》上能够帮助到大家,让大家都能写好《草人借箭》其他作文。

  唐朝“安史之乱”时,唐玄宗逃出长安后,安禄山叛军攻进长安。郭子仪、李光弼听到长安失守,不得不放弃河北,李光弼退守太原,郭子仪回到灵武。原来已经收复的河北郡县又重新陷落在叛军手里。

  叛军进潼关之前,安禄山派唐朝的降将令狐潮去进攻雍丘(今河南杞县)。令狐湖本来是雍丘县令,安禄山占领洛阳的时候,令狐湖就已经投降。雍丘附近有个真源县,县令张巡不愿投降,招募了1000来个壮士,占领了雍丘。令狐潮带了4万叛军来进攻。张巡和雍丘将士坚守60多天,将士们穿戴着盔甲吃饭,包扎好创口再战,打退了叛军300多次进攻,杀伤大批叛军,使令狐潮不得不退兵。

  第二次,令狐湖又集合人马来攻城。这时候,长安失守的消息已传到雍丘,令狐潮十分高兴,送了一封信给张巡,劝张巡投降。

  长安失守的消息在唐军将士中传开了。雍丘城里有六名将领,原来都是很有声望的人,看看这个形势,都动摇了。他们一起找张巡说:“现在双方力量相差太大,再说,皇上是死是活也不知道,还不如投降吧。”

  张巡一听,肺都气炸了。但是表面上装作若无其事,答应明天跟大伙一起商量。到了第二天,他召集了全县将士到厅堂,把六名将领喊到跟前,宣布他们犯了背叛国家、动摇军心的罪,当场把他们斩了。将士们看了,都很激动,表示坚决抵抗到底。

  叛军不断攻城,张巡组织兵士在城头上射乱箭把叛军逼回去。但是,日子一长,城里的箭用完了。为了这件事,张巡怎么不心焦呢!

  一天深夜,雍丘城头上黑魑魈一片,隐隐约约有成百上千个穿着黑衣服的兵士,沿着绳索爬下墙来。这件事被令狐潮的兵士发现了,赶快报告主将。令狐潮断定是张巡派兵偷袭,就命令兵士向城头放箭,一直放到天色发白,叛军再仔细一看,才看清楚城墙上挂的全是草人。

  那边雍丘城头,张巡的兵士们高高兴兴地拉起草人。那千把个草人上,密密麻麻插满了箭。兵士们粗粗一点,竟有几十万支。这样一来,城里的箭就不用愁啦!

  又过了几天,还是像那天夜里一样,城墙上又出现了“草人”。令狐潮的兵士见了又好气,又好笑,认为张巡又来骗他们的箭了。大家谁也不去理它。

  哪儿知道这一次城上吊下来的并不是草人,而是张巡派出的500名勇士。这500名勇士乘叛军不防备,向令狐潮的大营发起突然袭击。令狐潮要想组织抵抗已经来不及了。几万叛军失去指挥,四下里乱奔,一直逃到十几里外,才喘了口气停下来。

  令狐潮一连中计,气得咬牙切齿,回去后又增加了兵力攻城。张巡派他的部将雷万春在城头上指挥守城。叛军看到城头出现了一个将领,就放起箭来。雷万春没防备,一下子脸上中了六箭。他为了安定军心,忍住了疼痛,动也不动地站立着。叛军将士认为张巡诡计多端,这一次一定又放了个什么木头人来骗他们。

  后来,令狐潮从间谍那里得知,那个中箭后屹立不动的“木人”就是将军雷万春,不禁大吃一惊。令狐潮在城下喊话,请张巡见面。张巡上了城头,令狐潮对他说:“我看到雷将军的勇敢,知道你们的军纪确实严明,但是可惜你们不识天命啊!”

  张巡冷笑一声回答说:“你们连做人的道理都不懂,还谈什么天命!”说着,就命令将士出城猛冲过去。令狐潮吓得拨转马头没命地逃跑,他手下的14个叛将,都被张巡将士活捉了。

  雍丘城之围随之被解。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