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读书笔记》怎么写呢?其实习作不仅仅是引导学生利用身边的素材学习写作知识的过程,同时更是是引导学生关注生活、关心自然的一种手段。今天小编给大家整理了《《论语》读书笔记》供大家参考,我们一起来看看《《论语》读书笔记》小学作文应该怎么写吧!。
我不知道大家是怎样看“中庸”这两个字的。或许在现代汉语中它含有一些贬义的成分。但《论语》中所说的中庸,或者说我这里所说的中庸,却不是那个意思。子曰:“中庸之为德也,其至矣乎!民鲜久矣。”(《论语》?雍也第六)。其中的中庸,指的是:“对人处事采取不偏不倚、调和折衷的态度”(金山词霸?高级汉语大词典)。个人觉得,还可以推而广之,将中庸解释为:不走极端,寻找矛盾双方之间的平衡点。应该说,这是贯穿整部《论语》的一个重要思想。我们不妨看几个例子。
有人说我的这种言论是在抹杀中国古代优秀的文化。其实不然。我主张打倒的,是那个作为思想枷锁的《论语》,是那个用所谓的“仁义道德”(鲁迅语)来禁锢人们的思想的《论语》。将其打倒,反而有助于我们从全新的角度认识《论语》。
所以,我主张这样读论语:仅仅把它当作一部书,不带历史偏见地来读。
这样读一读,我觉得,《论语》本身并不是框框条条道德规范。它是鲜活的生活。
首先,论语源自生活。和西方的很多道德伦理著作不一样,他没有对某一个问题的深入专门的论述,他只是一个个生活中的片断,并且其中的角色并没有意识到他们的言语将被记录下来。,所以显得十分自然。
孔子主张以礼治国。春秋时期礼崩乐坏,所谓僭越的事情不断发生。孔子坚决维护周礼,大夫季平子私自用天子礼乐“八佾舞于庭”,孔子闻之大发脾气道:“是可忍,孰不可忍也。”他要求正名分,“君君、臣臣、父父、子子”,企图通过正名分来匡正每个人的行为,建立一个和谐而有秩序的社会。孔子要求“为国以礼”,也是德政思想的一种体现。他反对以高压手段维护统治,主张好的政治是“以德”、“以礼”来引导民众,形成一种和谐的社会氛围:“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对普通民众施以礼,突破了奴隶社会“礼不下大夫”的限制,具有进步的历史意义。
编辑推荐:
更多读后感范文进入读后感大全:
更多读书笔记范文进入读书笔记大全:
《中庸的本义》怎么写呢?其实习作不仅仅是引导学生利用身边的素材学习写作知识的过程,同时更是是引导学生关注生活、关心自然的一种手段。今天小编给大家整理了《中庸的本义》供大家参考,我们一起来看看《中庸的本义》初二作文应该怎么写吧!。
和谐,中立也许就是中庸的本义。孔子所说的中庸,过犹不及,寻找的是一种平衡。如同盈满了水的杯子却不溢出一点水珠。
中庸,该是一种平和的心态,该是一种游刃有余的逍遥,而不该是一种追求极度的心态。孔子说做到中庸并不简单,我想也是,这个社会上有人诺诺微微,畏手畏脚,有人锋芒毕露,只求知名。这样的人特色分明,一看就懂,而往往是中庸之人沉稳如山,不易被他人轻易读懂,同时也不易被他人理解。所以我说,中庸者,必为孤独者。
中庸,作为一种中国的文化,如今看来,似乎没怎么传承下来。想到文化大革命,想到五四运动,想到浮夸风,也就明白了,孔子的这一教导从未真正地深入人心。处在现在的社会,我深深地体会到了中国的极端带来的后果。我们走出了2000年的封建统治,我们开放了,但是这是一种怎样的开放啊!到处的名牌都是国外货,一说国产就觉得泄气,看日本的动漫兴奋至极,看好莱坞的电影津津有味,连海归这样的教育产品都独占鳌头,这些我说不了什么,毕竟是因为中国的产业竞争力比不上国外。但,我们追捧国外的西餐甚至认为KFC高档,金太子高档,家常饭老土。某些人张口闭口就是骂人的英文单词,还自以为很时髦,看看现在国内的婚礼都是西化了的,哪里能找到几个中式婚礼呢!我并不觉得这些地方别人比我们好,可是我们的东西呢?是被遗忘在哪个角落里了?我不想说什么了。因为在次次革命中我们把中国的良莠都抛弃了,剩下的就都是别人的东西。这似乎太极端了,而这样的后果,也是很难弥补的伤痕。但是,在我们中国人的心中也都藏着“中庸之道”。遇到强盗打劫,小偷偷东西,看到却无动于衷,为什么?少惹事上身呗!不走极端啊,这个时候我们才想起了孔子!这是莫大的悲哀啊,我们把孔夫子高尚的道德与心态用作是明哲保身的盾牌!
多少年过去了,中庸之道,在现在读来还是那么受用,发人深省。这样经历了时代磨洗了的哲学精华,留置今日,我们应当更加铭记在心。